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 为了“绿色的梦”

湛江日报  2017-09-06 10:01

[摘要] 2015年6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雷州半岛发生60年一遇旱情时,作出了开展雷州半岛生态修复,从根本上治理雷州半岛的苦旱问题的决策部署。2016年3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 为了“绿色的梦”

国营吴川林场2016年初新建热带季雨林。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 为了“绿色的梦”

吴川市吴阳镇2017年初营造相思幼林,已茁壮成长。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 为了“绿色的梦”

徐闻县龙塘沿海防护林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 为了“绿色的梦”

雷州市足荣村热带季雨林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 为了“绿色的梦”

吴川乡村绿化美化

2015年6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雷州半岛发生60年一遇旱情时,作出了开展雷州半岛生态修复,从根本上治理雷州半岛的苦旱问题的决策部署。2016年3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016年5月省林业厅与湛江市政府联合印发了该规划。一年多来,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工作,将其列入市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工程,精心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目前《规划》已启动实施一年多,成效如何?近日,本报记者专程到市林业部门及实地进行专题调查走访。

灾后重建沿海 “绿色长城”——成效显著

2014年“威马逊”、“海鸥”和2015年“彩虹”三个超强台风掀起狂风巨浪,正面袭击我市,我市林业生态建设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沿海防护林树木要么被拦腰吹断,要么被狂风卷走,面对多年来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果被毁,多少林业人流下伤心的泪水。“屋漏又逢透夜雨”,台风过后,防护林的主要构成树种木麻黄又爆发青枯病大流行,大面积的木麻黄枯死。全市由于台风及青枯病损毁的防护林面积达6万亩,沿海防护林带危在旦夕。2016年6月,本报进行了《7000亩木麻黄树成片枯死》等系列跟踪报道,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反响。今年初央视七套《聚焦三农》节目以“被侵蚀的防护林”为题,对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损毁进行专题报道,其中亦报道了我市沿海防护林青枯病危害严重的情况。沿海防护林安危引起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广泛关注,一时间恢复重建沿海防护林呼声高涨。“彩虹”等台风离去已2年有余,我市沿海防护林恢复得怎样?8月29日至30日,记者跟随市林业局有关专家专程到吴川市吴阳镇、坡头区乾塘镇、徐闻县前山镇及市国营防护林场等地进行了调查走访。一路上看到的是满目翠绿、生机勃发的木麻黄与相思混交幼林,宛延于海岸边就象一条“海疆绿色长城”,再也看不到原来那成片枯死的木麻黄树林、灾后残缺不堪的林带以及秃废的沙滩,大家心情甚为舒畅,倍感欣慰。

据了解,近2年来,全市共完成更新重造沿海防护林3.6万亩,补植套种修复3万多亩,实施退塘还林1700亩。在短短2年时间内就基本完成灾后重建沿海防护林艰巨任务,成效十分显著,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主要依靠::

一靠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始终坚持“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确立并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把“生态崛起”放在实现湛江崛起的重要位置,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市委、市政府响应省委省政府绿化广东大行动号召,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湛江大行动。2016年又全力实施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郑人豪、市委副书记、市长姜建军等市领导亲自部署并开展生态修复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由湛江市市长姜建军为组长的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两次邀请国内、国际专家到湛江实地考察和指导,制定和实施《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年度实施方案》,市政府与有关县(市、区)政府签订生态修复目标责任书,并将生态修复主要项目任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承诺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强力推进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作。

二靠广大林业职工发扬谷文昌精神。2015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心中有党,做事才有底气——谷文昌给干部留下什么》,长篇报道一位离世已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事迹。谷文昌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是当地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开拓者和推动者。根据市政府关于“发扬谷文昌精神,掀起建设沿海防风林带的新高潮”的要求,市林业局印发了《在全市林业系统组织开展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和广大林业工作者认真学习谷文昌“不把风沙治理好,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种敢于担当,勇于献身精神;学习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种高尚的共产党员情操和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清风气正的品德;学习他那种锤炼盐碱里扎根,风雨中挺节,挫折后重生的木麻黄品格。市林业局还专门召开了全市林业系统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活动动员会,把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与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林业重点建设工程特别是沿海防护林灾后重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真抓实干,勇于奉献,掀起建设沿海防护林带新高潮,确保我市防护林灾后重建取得预期成效。

三靠科技支撑。我市沿海防护林木麻黄青枯病暴发与流行主要原因:一是超强台风使木麻黄根部机械损伤引发青枯病大面积发生;二是湛江20多年重复种植A8、A13木麻黄水培苗,种质抗性退化。近年来,我市对症下药,采取一系列科学防控措施:一是全面清理病株并用生石灰消毒土壤。二是加强苗圃管理,实行“两证一签”苗木管理制度,防止带病苗木出圃上山。三是引种和试验替代树种或品种。采取引种抗青枯病的大叶相思、台湾相思等,营建多树种混交林,或从海南、福建引进木麻黄水培苗新品种造林,淘汰原A8、A13木麻黄水培苗,或采用实生木麻黄苗造林等技术措施,已取得良好效果。四是组织林业科技攻关组,开展木麻黄抗病品种选育研究,目前已选出多个品种,经大田试验反复验证成功后大力推广。五是分类指导。对林木折断及发病率达60%以上的进行重造;对发病率低的及时清理病苗、对林地施石灰消毒,并采用补植及追肥抚育,多措施并举,恢复林分生长。

四靠重点工程示范带动。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财政支持,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沿海防护林项目、省级森林碳汇项目和市绿化大行动恢复重建沿海基干林带项目,以重点工程为抓手,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公司参与防护林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造林成效,做到种一棵成活一棵,造一片成林一片。

通过调查了解,本报记者还体会到恢复重建沿海防护林的艰辛。

一是引种新品种阻力大。如吴川市在推广大叶相思与实生苗木麻黄混交造林,当地群众思想不通,坚持种植原品种。吴川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做了大量耐心说服工作,反复说明推广新品种抗病抗风性,生态、经济效益好,并通过组织有造林任务各村代表20多人到徐闻等地参观考察。南三区管委会还组织社会事务局、南三林场等林业工作人员到福建省赤湖林场取经。

二是战干旱与酷暑。沿海防护林在沙滩造林,问题是干旱缺水,栽植的苗木不是被烫枯就是被旱死,不易成活。今年吴川市营造沿海防护林6000亩,分布在30多个山头地块,每块造林地一般种2~3次,多的有4~5次,每个地块都经过反复补植才达造林合格。地处徐闻县的市属防护林场,沿海高温缺雨,该场用牛车拉水,浇水保苗。

三是造绿难,守绿更难。造林后,不仅要追肥、除草抚育,防病虫害和森林火灾,而且更需要管护,防止人畜为害,一些地块还需派人全天轮流看守,稍不注意就功亏一篑。

恢复重建热带季雨林——扬帆启航

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恢复和重建雷州半岛热带季雨林体系为目标,以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为手段,全面推进热带季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现5年初见成效,10年改变面貌,20年恢复热带季雨林体系的建设目标。恢复地带性的植被—热带季雨林是湛江人梦寐以求的“绿色梦”。

一、热带季雨林的消失

解放初期,雷州半岛分布有大面积地带性的植被—热带季雨林120多万亩,现在仅存4万亩(不含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廉江市和寮镇及雷州市足荣村,及其他零星分布的村旁水源林(俗称“林”)。我市热带季雨林遭受损毁主要三个时期:

1、1951~1955年为打破国际橡胶物资封锁,成立农垦局,将大面积热带季雨林开垦种植橡胶。

2、1958年大炼钢铁,砍伐大量热带季雨林。

3、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部分热带季雨林开垦改种甘蔗和桉树等。

二、为何要修复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是雷州半岛地带性植被,雨林有丰富动植物,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美称,造氧、固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强,亦是野生动物息繁衍之所。恢复重建热带季雨林不仅是我市生态建设需要,而且提高至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层面。

三、修复重建热带季雨林举措及初步成效 1、大力营造乡土阔叶树种生态林。大力营造樟树、铁冬青、火力楠、竹节树、米锥等乡土树种,并结合种植沉香、檀香、海南黄花梨、母生、青皮、铁刀木等热带珍稀树木,及菠萝蜜、莲雾、芒果、荔枝、龙眼、油茶等经济林果,做到长短结合,生态与经济兼顾。2、大力改造桉树纯林。湛江林业用地515万亩(其中地方411万亩,国营雷州林业局68万亩,湛江农垦36万亩),按树种划分,桉树373万亩占比72%;按林种划分,生态林73万亩占比15%(远低于全省平均44%的水平)。桉树本无害,但采用机耕全垦、林木频繁采伐略夺性经营,造成水土流失、植物多样性消失等,丧失了森林生态功能。我市结合鹤地水库、三岭山地区、交通干道两侧等生态敏感区生态综合整治,将桉树纯林逐步改造为乡土阔叶树为主,生态功能较强的热带季雨林或生态林。近年来,全市共完成桉树纯林改造3万多亩。

3、采取保护与发展并举,抢救性保护现存天然次生热带季雨林,将之划定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护村林(林)、水源涵养林、特种防护林等公益生态林,实施最严格的保护,落实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同时省、市财政给予适当生态补偿。

4、建立了一批林业保障性苗圃,确保热带季雨林造林苗木供应。近两年,我市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了1个热带树种种苗示范基地、10个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和7个市级林业保障性苗圃。

至2016年底止,我市利用省级碳汇林项目、热带季雨林示范项目、生态林示范区、重要水源地营造水源涵养林项目等已营建热带季雨林3.87万亩。今年,我市将继续新扩建热带季雨林1.4万亩。一处处新绿已展现在我们面前,湛江人追寻的“绿色梦”已扬帆启航。

森林进城公园下乡——打造美丽湛江

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和乡村绿化美化是提升“绿色梦”境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森林公园建设是以优化生态环境为中心,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灾减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提高水生态质量为核心,构建绿网与水网相互融合、碧水与绿城交相辉映的绿色生态水系,打造香飘四季的半岛自然生态风貌。我市森林(湿地)公园建设以“政府引导,社会共建,市场运营”为指引,采用多种形式建园,如PPP模式—东海岛生态公园;共建模式—市螺岗岭森林公园;融资模式—遂溪孔子文化城(孔圣山森林公园);利用社会资金模式—吴川佛子岭森林公园等。已申报并建成我市湿地公园――九龙山湿地公园。森林(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力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开展森林康养、森林理疗,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自2013年绿化湛江大行动以来,全市已新增森林公园54个,湿地公园10个。今年,我市将新增20个森林(湿地)公园列入市政府承诺事项,目前市、县(市、区)林业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实施。

我市结合创建生态文明区、城、镇、村活动,按照“绿化一条进村景观路(或环村道)、村中建一个小公园(公共休闲绿地),村旁有一片水源涵养林(林),建设一块庭院绿化示范区”的“四个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自绿化湛江大行动以来,全市已完成绿化美化村庄767个。今年,全市计划实施乡村绿化美化193条自然村,目前已完成89条,正在施工104条。经过几年努力,我市涌现了一大批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如廉江市十字路村、塘背村;遂溪县白泥塘村、双村、赤坎仔村;雷州市的符处村、停趾村;吴川市蛤岭村、山瑶村、李坡村、百官岭村等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