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十二五”圆满收官 湛江之变令人惊艳

湛江日报  2016-02-19 11:32

[摘要]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湛江经受考验、克服困难、收获硕果的奋进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共克时艰、稳中求进,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经济下行压力,有效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完成市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湛江经受考验、克服困难、收获硕果的奋进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共克时艰、稳中求进,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经济下行压力,有效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完成市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效,标志着湛江走过辉煌“十二五”。“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历经考验,砥砺奋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征程。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发展之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工业之变;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实现了城市之变;主动融入世界,实现了开放之变;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实现了惠民之变。

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战胜自然灾害重建家园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完成生产总值2380亿元,增长8.5%。规上工业总产值2259.6亿元、增长9.8%,增加值698.8亿元、增长9.9%。服务业增加值1019.6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1313.7亿元,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8亿元,增长11.7%。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491.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9亿元、增长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1.7元,增长8.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75亿元,增长10.5%,存贷比58.4%。钢铁基地1号高炉点火投产。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七届残运会成功举办,2015中国海博会、水博会精彩升级,第三届湛江海洋周和第十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圆满成功。

过去一年,我市先后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台风灾害。上半年,雷州半岛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少、高温天数多的严重旱情,全市170万亩农作物、183万群众受灾。在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下,全市人民众志成城,科学抗旱,有效保障旱区群众生活饮水、生产用水,把干旱造成的影响降到了低。下半年,遭遇建国以来秋季登陆我国大陆的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中心城区大面积停电停水,交通、通讯受阻中断,城市功能近乎瘫痪,受灾人口345.5万、企业1230家,直接经济损失256.5亿元。大灾面前,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有力防风救灾,有效处置钢铁基地断电、富多煤气球罐泄漏等重大险情,有序恢复城市秩序,恢复企业生产,完成“全倒户”重建,取得了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全面胜利!

基本完成改革任务237项

发展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改革是为了更好前行。去年,我市基本完成改革任务237项;发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市级审批事项取消28项、下放11项。县镇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市县两级公务用车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区环卫作业走向市场化。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去年,我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南方海谷”创新科技园动工建设,设立首支“南方海谷”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认缴基金1.58亿元。成功举办首届“南方海谷”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和“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专利授权2486件、增长92.1%,增幅居全省。新增7家省级工程中心和1家院士工作站,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40家。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015中国海博会参展国家、企业和专业观众增幅超过30%,成为中国十大特色展会之一。第二届中国水博会交易额180亿元,增长20%。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并通过预验收。湛江港获准扩大开放,徐闻港、吴川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和雷州乌石对台小额贸易口岸获准对外开放。粤西国际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验收运营。市政府驻俄罗斯、东盟(泰国)经贸代表处挂牌运作。外贸进出口总额5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三地”融合发展成效初显。奋勇高新区成为全省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24所高校向我市94家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152人次。垦地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广前核心区启动实施。

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产业建设迈向新起点

随着钢铁、石化、造纸等重大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加快建设,去年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2.3亿元,其中92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3.8亿元,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112个工业项目投产,35个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新增“个转企”286户、“企转规”60户。钢铁基地完成投资1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80亿元,十大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加快,自备电厂并网发电,两个矿石配套码头建成运行,2918名产业工人持证上岗。

除了钢铁基地加快建设,中科炼化也具备动工条件。晨鸣纸业三期投产、四期动工,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1.6%。中海油重交沥青、华德力电气、国投生物能源燃料乙醇、丰诚水泥、一品木业等项目建成投产,恒诚中药、南国药业完成迁建,珠江啤酒、圣华玻璃、湛江卷烟厂等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增效,大唐雷州火电、京信东海电厂和鹏尊能源动工。

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市服务业迈上新台阶。引入阿里巴巴、京东等著名电商,南菜北运电子交易平台和绿源果菜物联网建成上线,软件与信息消费增长20%,成为“2015中国大陆佳商业城市”。新增集装箱班轮航线7条,港口吞吐量2.2亿吨、增长8.9%,增幅居沿海港口第三。民航首开湛江至曼谷国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120.7万人次,增长20%。被评为“2015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名城”,南三岛成为“中国十大美丽海岛”。旅游接待3300万人次、增长14%,总收入271亿元、增长34.6%。商品房销售额180.4亿元,增长7.6%;销售面积325.3万平方米,增长10.6%。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7.9亿元,增长36.7%。

与此同时,我市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721.1亿元,增长3.7%。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721.1亿元,增长3.7%。启动编制现代农业、水利设施、生态修复三大规划。

推进协调发展

城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我市推进协调发展,城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我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22.9亿元,增长80%。东海岛疏港一级公路通车,建成广湛高速官渡出入口立交。云湛高速湛江段、东海岛铁路全线施工,东雷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动工建设。改造国省道550公里、县乡道290公里,硬化村道840公里。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列入国家、省“十三五”及民航发展专项规划,项目选址获批。

在扩容提质方面,湛江获得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进入中国智慧城市百强榜。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和水上运动中心、民大喜来登酒店成为城市新地标。海东新区总体规划获省核准,24个项目建成。17公里海东快线北段建成通车,钢铁基地住宅小区一期基本建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南粤银行金融大厦等项目加快推进,海东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开放,完成那面村搬迁和三柏西村拆迁。主城区建成新湖大道、振兴路和广州湾大道中澳友谊花园段等7条市政道路;完成海湾路、寸金路和海光路“白改黑”,完成三帆环岛路口、绿华路与海滨大道交叉路口改造,完成“三旧”改造面积1244亩,中央商务区、城市原点广场、渔人码头、万达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市交警智能指挥中心启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成,城乡光缆基本覆盖。确定高铁西客站建设方案,西城新区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

城市转型成效显现。“三个城市”建设获得社会支持。脚印城市理念深入人心,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已经出台,成功申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域经济与县城建设有新亮点。深入开展“三讲三评”,县(市、区)工业发展持续升温,特别是廉江市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廉江城区完成11条干道“白改黑”,通过道路拓展与“三旧”改造,城市规模扩大、品位提升,成为县城建设新标杆。

环境保护有效加强。坚守发展底线,推进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单位GDP能耗降低2.33%的目标任务,平乐再生水厂投入运行,赤坎水质净化厂三期动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废物处理厂建成,晨鸣纸业碱回收处理厂投入使用。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投入运营,8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保洁实现全覆盖。关停4个重污染结构减排项目,取缔72家污染企业,淘汰黄标车1.48万辆、高耗能电机17万千瓦、燃煤锅炉51台,PM2.5年均值从上年每立方米29微克降为28微克。城市饮用水源、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更新造林20.5万亩,营建生态公益林4万亩,种植沿海防护林两万亩,绿化美化乡村212条。

社会民生投入336.3亿元

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去年,市财政在增收放缓情况下,社会民生投入336.3亿元,增长61.2%,占总支出80.4%。十大民心工程加快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新增城镇就业7.7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至209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每月增至968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8.8%,儿童急性白血病等6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职工医保特定门诊病种扩大到26种。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人均每月分别提高到410元和260元,孤儿集中与分散供养低保标准人均每月分别提高到1240元和760元。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全面享受普惠型津贴,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开工建设保障房7601套、建成3041套;动工改造茅草房15227户、竣工12174户,建成移民新村85条;钢铁基地1.2万搬迁村民全部搬进新居;1561户因灾“全倒户”新房竣工;基本解决68个社区办公用房不足和400条自然村、5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扶贫项目32.2万个,250条村3.2万户、16.3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分别提高200元和400元;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推行指标到校,取消择校生,促进教育公平发展;10个县(市、区)、121个镇(街)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成功创建广东教育强市;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完成18所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建成8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和卫校新校区加快建设;成功防控埃博拉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成为全省首批、粤西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连续7年未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市区新装一类视频监控探头1600个,建成治安卡点41个。纵深开展“3+2”专项打击行动,市区街面“两抢”警情下降26.6%。“六五”普法通过验收。查获走私及处理无主货物案件74宗。推行责任、阳光、法治信访,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践行“三严三实”

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和“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主题教育,坚持从严从实改进政府工作。依法行政考评等次良好。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57件,办复率100%。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完善规章制度,扎实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整改工作。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三公”经费、会议费支出下降14.6%。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和网上办事大厅功能不断完善,坚持市直部门副处以上干部值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制度,市民诉求办结率96.9%。举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12场、在线访谈18期,市政府门户网站获得2015中国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程度测评第六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