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开放合作 湛江打造区域中心和新丝路战略支点

湛江日报  2015-12-16 10:17

[摘要] 站在“十二五”的船尾回首,湛江崛起发展长歌壮阔曲激扬,鼓舞今人稳舵前行。

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 2.2 亿吨 机场客流量突破130万人次 城区面积突破150平方公里

启动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 医保“湛江模式”获国家、省充分肯定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成功创建教育强市

站在“十二五”的船尾回首,湛江崛起发展长歌壮阔曲激扬,鼓舞今人稳舵前行。

过去的五年,是湛江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凡意义的五年,是湛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除了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外,湛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合作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民生保障等各个方面亮点纷呈,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市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湛江,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型海湾城市正以崭新之姿崛起于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十二五”可圈可点的成绩单,抚今追昔,畅想未来,湛江发展必将谱写新的辉煌。

交通建设加大投入

外通内达的交通格局基本成型

2014年12月29日上午11时许,一艘“新防城”号货轮如常在霞山宝满港区卸下货物,但它在湛江港口发展史留下了非凡的意义:湛江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成为环北部湾两亿吨大港,也是我省继广州港、深圳港之后第三个年货物吞吐量过两亿吨的港口。

作为港口大市,湛江历来重视港口建设,从2003年开始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港口建设朝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五年内,港航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湛江港霞山港区30万吨级散货码头等项目,霞山港区散货码头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亚士德航道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末,预计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2亿吨,居港口第19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万标准箱。湛江港重返十大港口指日可待。

除了港口建设,湛江在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下了“重本”,“海陆空”齐头并进,构建立体大交通格局。“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 271.8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2.7%。

陆路方面,对外四通八达、对内“三环四通”的快捷高效城市交通格局基本成型。建成广东西部沿海铁路茂名至湛江段,动工建设东海岛铁路;云湛高速公路等项目动工建设,完成茂湛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城市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湛江海大路口至蔚律港疏港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广州湾大道、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徐闻段加快建设。

航空客流量“三年翻番”,湛江机场客流量达130万人次。为满足日益剧增的客流,湛江积极推进机场迁建工作,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批准。

开放合作提升水平

打造区域中心和新丝路战略支点

作为中国早有正史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近年来,湛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并不断加强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先后设立了驻德国、斯里兰卡和柬埔寨经贸代表处。

与此同时,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排头兵的湛江,近年来也在积极谋求跨区域合作,以期盘活区域经济,致力于打造环北部湾中心城市。

去年,我市制定了《推进湛江与广西环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工作方案》,建立并深化“三关七方”合作,顺利推进环北部湾口岸单位和港口企业协同发展,并将合作机制推广至周边地区和珠三角港口。今年5月21日,湛江与北海市签署框架协议,启动湛江—北海跨省特别经济合作区建设,区域合作逐步向纵深发展。

凭借港口合作和互补的优势,湛江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合作逐渐加强。2014年底,我市与青岛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全面加强港航等六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只有开放发展,才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近5年内,我市对外开放领域全面拓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达到56.9亿美元。“十二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5.87亿美元,比“十一五”增加1.43亿美元。

外贸转型升级成效同样显著,开拓了拉美、非洲、俄罗斯、东盟等新兴市场,成功申报水海产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和省级小家电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口岸开放取得新突破,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预验收,湛江港口岸、徐闻海安新港口岸的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在全市一类海港口岸全面实施。就在半个月前正式启用的湛江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填补了粤西地区国际邮包业务空白。

城市崛起步伐加快

扩容提质绘就“一湾两岸”新图景

过去的五年,湛江城市扩容提质步伐明显加快,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连续5年保持前列,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城乡建设范例城市”、“十佳低碳生态城市”等称号。

“十二五”期间,湛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抓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城区面积突破150平方公里。海东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加快建设16.8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征地13887亩,动工建设17个项目,建成24个项目。放眼东海岛,在临港工业的带动下,现代化大工业新城雏形初露。

海东新区和东海新城热气腾腾,海湾西岸则日新月异。整治后的金沙湾海滨浴场,海天一色,景色旖旎;中央商务区拔地而起;调顺岛原有的生产岸线退让为生活景观岸线,滨海城市的魅力风情尽在眼前;水上运动中心、湛江奥体中心成为观光新亮点。加上渔人码头、保利原点广场和道路“白改黑”,湛江城区旧貌换新颜。乘第十四届省运会、中国海博会在湛江举办的东风,“一湾两岸”生态型海湾城市“惊艳”于世。

不得不提的是,2011年,湛江市委市政府作出“五城同创”(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市、文明城市)决策部署,给城市提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3月,湛江市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一场坚持了八年、全力冲刺三年的创卫长跑赢取了终胜利。创卫给港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湛江撕掉了“脏乱差”的标签,更如同一场润物春雨,改变了市民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也让港城更添内涵。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

公共财政7成促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立足之本。“十二五”时期,市财政对社会民生累计投入967.4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7.6%,是“十一五”时期民生支出的3倍。预计期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20元,年均分别增长9.0%和12.6%。

全市教育在推动均衡优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功创建教育强市,实现从学前到高中15年教育基本普及的新跨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建成湛江第四中学新校区、机电学校职教基地新校区、爱周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卫生学校新校区一期、机电公共实训中心等项目,改造提升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475所、普通高中18所。

在促进扩大就业方面,新增城镇就业36.98万人,支持创业13612 人,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

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连续11年按 10%左右比例提升,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户籍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8.8%,实现参保人群的基本全覆盖;医保“湛江模式”多次获得国家、省的充分肯定,引入商业保险大幅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医保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公立医院改革有效推进,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建成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完成城乡低保提标、五保达标工作。

加强保障房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房26235套、145.27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房12826套、94.67万平方米,完成茅草房改造25000户,竣工率79%。

五年来,湛江的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向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又迈进了一大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